中国国家博物馆“闽台艺术展”诠释闽台文化******
光明网讯(记者 李政葳)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福建与台湾在地缘与血缘以及文化渊源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
1月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福建博物院承办的“源•缘——闽台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2展厅展出,将开放至4月9日。
展览分为“同宗同源 敦亲睦族”“海峡之音 合韵千年”“艺蕴天工 小康大同”“妙笔生花 写意中华”四个部分展示超过四百件闽台艺术作品,从戏曲、民艺及工艺美术、文学、书法、美术等不同的方面,通过闽台艺术这一独特载体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思想主题。
金门风狮爷大门陶灯座 (泉州市博物馆藏)
金漆木雕人物龙纹桌灯 (莆田市博物馆藏)
序厅“同宗同源 敦亲睦族”通过族谱、家谱、古渡口路亭碑拓片、台湾同胞带回的台湾土壤等展品与抽象的闽南红砖建筑元素结合,展现中华民族“重土恋家、重视血缘”的文化传统;第一单元“海峡之音 合韵千年”通过南音、芗剧(歌仔戏)、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以及现代戏等戏曲形式,展现闽台语言同系,闽台人民通过共同的戏曲传统所表达出的情感联结;第二单元“艺蕴天工 小康大同”围绕闽台共同的生活习惯、信俗等,结合两岸工匠、艺术家共同创造的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作品,展现闽台同根同源的展览主旨;第三单元“妙笔生花 写意中华”通过文学、书法、绘画、漆画等艺术形式,展现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2022年银行结售汇顺差1073亿美元 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8日对记者表示,2022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规模分别为1073亿美元和763亿美元。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2022年中国外汇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基本平衡。
王春英称,近期,在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下,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更趋平稳,12月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分别为70亿美元和231亿美元。
她还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远期和期权市场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变动幅度可控,没有出现持续较强的单边走势,说明市场主体汇率预期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主体结售汇和涉外收支行为理性有序。
此外,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资金流入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王春英提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增长45%,体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韧性。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较高规模,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另据商务部统计,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巨大消费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仍然较强。
近期境外投资者也在持续恢复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王春英表示,据外汇局统计,2022年1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分别为73亿美元和84亿美元。从最新的市场数据看,近期外资参与境内证券市场保持活跃,2023年1月上半月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